鍋爐除塵器內氣流的組成、結構和流向多種多樣,其施工方法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。根據1986年“煙塵分類規范”(袋式粉塵分類和規格)的規定,將鍋爐除塵器粉塵按不同的除塵方法分為5類:1、機械振動級2、室級3、噴嘴4型、振動、反吹和使用5級、脈沖噴射級。根據不同的特點,各種粉塵可分為不同的類型。例如,濾袋具有長圓柱形和扁平密封。前者稱為圓袋式,后者稱為扁袋式。除塵器的進風口位于濾袋箱的上部,也位于濾袋箱的下部或灰斗上。前者收集的灰塵附著在濾袋的內部,也從濾袋的外部流到濾袋的內部。收集到的灰塵附著在濾袋的外部,前者被稱為內部過濾器。后者稱為外濾式,在整個除塵系統中,風機前有鍋爐除塵器,風機后也有鍋爐除塵器,前者稱為吸入式,后者稱為壓力式。當然,也可以有其他的劃分,例如,袋式粉塵的建造被劃分為結構和模塊。在過去,工廠中較大的袋式粉塵通常是從現場的不同部位組裝而成,這是一種結構類型。后來,人們發現現場的工作和工廠的工作一樣。即使天氣條件好,后者的工人的生產率也比前者高20%左右。此外,惡劣的工作條件、惡劣的天氣條件以及工人的交通和住宿條件應增加現場工作。成本、應用工具在該領域不如在制造廠那么方便。因此,在1970年代采用了模塊化設計。所謂的模塊是鍋爐除塵器系統的預裝部件,由制造廠限度地組裝。通常,模塊是能夠經濟地運輸到現場的貨物。當然,在運輸方面,這是很困難的,但如果它太小,以致在運輸上沒有問題,恐怕是沒有競爭的。一般來說,所有內部部件,如紙板,清灰機械,有時甚至過濾袋,都包含在制造工廠的模塊中。